搜一搜:  桂林景点  海南旅游

西安过年的习俗

阅无尽 845

吃饺子,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为除掉一年的晦气,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西安过年的习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吃饺子

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为除掉一年的晦气,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2、逛大唐西市庙会

西安大唐西市庙会是盛唐时期我国最大的庙会之一,在中断千年之后终于再次和广大市民见面,融会了中西风情、雅俗共赏,已成为西安春节期间一道文化大餐。

3、能吃的祝福——过年蒸花馍

过年蒸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民俗之一,按照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开始蒸花馍,让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摇身一变,成为工艺品。当地人以拥有它们为喜庆——陕西地区独特的主食“花馍”。

4、祭把社火

民间社火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5、西安城墙赏灯会

西安城墙灯会是具有西安特色,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中国春节民间文化盛会,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不但能够欣赏到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观赏体验盛大的节庆活动,还能参与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

6、游都城隍庙会

西安都城隍庙会期间,都城隍庙的古乐队会在大殿前的戏台上表演长安古乐,有来自西安城各个地区的锣鼓队前来“斗鼓”。庙会上各种小商小贩更是让这里成为西安人最钟爱的“原汁原味”庙会。

7、大唐不夜城新春民俗文化庙会

春节前夕,兔子、鲤鱼、彩灯、财神等新春元素将大唐不夜城装扮一新,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大年初一至初七,戏曲巡游、社火表演、舞龙舞狮、迎财神、民间绝技展示等精彩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最纯粹最热闹的文化体验。

8、雁塔祈福钟鸣五洲

“一元始,万象新;钟鼓鸣,传福音;大雁塔,沐圣光;慈恩寺,送太平。”新年鸣钟祈福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在雁塔晨钟里,大家欢聚一堂,鸣响108响钟声,为全省人民祝福。一连九响,凝聚着期盼、表达着爱心、传送着祝福,辞旧迎新,迎接新年。

1、西安过年的习俗

春节俗称“过年”,西安城乡的春节习俗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春节前的准备。“腊八节”以后,农村人纷纷赶赴集镇置办所需各种年货,如今城里人多到超市去买东西。城乡都有春节前扫舍习俗。农家腊月二十八日以前蒸年馍。

二是除夕和守岁。大年三十,男子(后期也有女性参与)上祖坟后回到家里张贴春联、烧香点烛、摆放祭品敬先人神龛和家宅六神,然后一家人边看电视边吃年夜饭;周至、户县在90年代以后也兴起吃年夜饭;老人给孩子压岁钱,待12点整钟声敲响,燃放烟花鞭炮;21世纪以后,大年三十,朋友、同事之间打电话或发手机短信拜年。

三是大年初一讲究早早起床,洗漱一毕,恭敬虔诚地敬祀祖宗和家宅六神,燃放鞭炮后吃早饭。70年代前,户县等地初一早饭一般是臊子面或大米饭。80年代以后,初一早饭基本上逐渐都吃饺子了。

四是拜年。初二到初四拜年,主要是女婿给岳父母拜年,外甥给舅舅拜年。拜年时一般拿包子、点心、白酒、糖果、水果等。招待女婿、外甥时,菜以外一般吃臊子面。90年代末期,拜年时拿包子的习俗逐渐淡出,代之而起的是拿奶制品、饮料,视对方的喜好还有拿烟、酒、茶的,有的还拿钱。

五是正月初五驱穷日,西安民间要放鞭炮“赶穷气”;讲究打搅团吃,叫作“补穷窟窿”,家里有破烂地方都要补上。

六是送灯。西安民间讲究初五至初九送灯,一般送一对“火轱辘”灯、10个粽子、0.5千克元宵、1捆麻花、10个“饺儿”(是用枣肉装饰成鼠眼状的馍馍)。若女儿出嫁第一年,娘家送灯十分讲究:必须在初六、初八、初九日去,要去三辈人,其中必须有一个男孩,至少要去一席(8个)人,走进女婿家头门,要把灯内蜡烛点着。讲究送6对灯:一对大号碌碡灯,一对玻璃宫灯,一对二号碌碡灯,一对莲花灯,一对长命富贵灯,一对火轱辘灯。还要拿竹篮提20个粽子、0.5千克元宵、0.5千克麻花、15或20个“饺儿”。周至、户县、长安西乡初六至十二日给女儿、外甥、干娃、外孙、外甥孙子送灯。因为“灯”与“丁”谐音,所以,送灯实质上是送“丁”,寓意希望接受灯笼的家庭人丁兴旺。灯笼又是幼儿很喜欢的玩物,幼儿在元宵节期间打灯笼可以愉悦身心。从大年初六晚上开始,城镇街道到处挂着灯笼。给出嫁第一年的姑娘、未满周岁的第一胎外孙要“宁灯”,若第一胎是女孩第二胎是男孩,还要给男孩“宁灯”,过去一般送一对大宫灯,并且拿上麻花、点心等副食。20世纪80年代以后,还有另外送收录机、自行车、摩托车、婴儿推车、儿童三轮车的。“宁灯”时除一对大宫灯以外,还要送一两只小灯笼;常常是一个老人(出嫁第一年姑娘的父亲或祖父)领着一个男孩子,老人拿着大宫灯等,男孩子打着小灯笼,进入村子前必须把灯点着。送灯时,周至、户县等地还送麻花,高陵要送粽子,西安城区一般是送麻花和粽子。

七是元宵节。元宵节前或当日,女婿、外甥要给丈人、舅父送元宵。1991年以后,所送礼品除元宵还有点心和酒等。元宵节早晨讲究吃元宵或水饺,中午吃臊子面,晚饭前要给先人坟送灯盏。不足12岁的孩子最晚于正月十二日以后打灯笼,孩子们在街道上互相嬉戏甚至碰灯,碰破碰着火了也不以为祸反以为福。元宵节期间,长安、周至、户县的各种社火很活跃。户县北部于90年代逐渐恢复1958年废除的“游城隍”活动,必须于元宵节前把城隍接回村里。户县除县城和主要集镇都有城隍庙以外,还有三尊“游城隍”。大城隍是“诓楚”救刘邦被项羽烧杀的纪信;二城隍是为明王朝奠基有功、于康郎山以身殉国的韩成;三城隍周苛在楚汉荥阳之战被擒后被项羽烹死,苛曾做官于户县,富有政绩,深受户县人民拥戴。

另外,西安民间春节期间的其他民俗事象,如正月十六日走出家门“游百病”、正月二十日为“补天日”、正月二十三日为骡马休息日(周至、户县称作“过小年”),至今不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