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搜:  桂林景点  海南旅游

燕京名字由来

阅无尽 71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燕京名字由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

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6�1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

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

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1、燕京名字由来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是广阳郡的郡治所。汉初加封了很多王侯,先封了“异姓七国”,又给“同姓九国”进行了封地。因此广阳、幽州都曾是指代后来的北京。

直到西晋时,朝廷把广阳郡改为燕国,而幽州迁到了范阳。待到十六国后的赵时,幽州驻所又迁回蓟县,把燕国改设为燕郡。此时的北京历经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而名字都没有大的改变。

隋朝于583年废除了燕郡,又于607年改幽州为涿郡。唐初涿郡又复称为幽州。在627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第二年,胡人安禄山称大燕皇帝,以范阳为燕京,建国号为“大燕”。唐代平息安禄山之乱后,又重新设置幽州,属卢龙节度使管辖。

在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燕京建立割据政权,自称燕王,913年被后唐消灭。

937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北方的契丹,许诺以割让国土为条件,换取辽太宗耶律德光发兵协助,自己则篡位当上了后晋皇帝,随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尊称辽太宗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幽州从此归入契丹。

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契丹族基础之上所建立的政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北方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国,都城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称为“皇都”。随后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史称辽太祖,改国号为“辽”。

938年,辽太宗将国都“皇都”改名为“上京临潢府”,并升幽州城为陪都,为“五京”之一,改称“南京析津府”,也称“燕京”。“燕京”这一称号从此就开始了。

辽国时期的燕京城,是“五京”之中规模最大和最繁华的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密檐式八角砖塔,现位于广安门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院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西北山顶上的八角砖塔,建于辽代,为砖砌八角形五层密檐式塔,高约9米。砖砌八角形须弥座的上方,由砖雕仰莲承托塔身。密檐之上的刹顶为宝珠。此塔是保护寺庙平安的吉祥塔,俗称老虎塔。

2、燕京名字由来

燕京称呼的来历: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