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搜:  桂林景点  海南旅游

华池有哪些风土人情

阅无尽 841

华池县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这里的风土人情独树一帜,下面小编着重介绍几点,具有代表性的风土人情:,华池剪纸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陇东黄土高原历史悠久的群众性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它的作者大都是劳动妇女华。华池有哪些风土人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华池县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这里的风土人情独树一帜,下面小编着重介绍几点,具有代表性的风土人情:

华池剪纸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陇东黄土高原历史悠久的群众性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它的作者大都是劳动妇女。华池剪纸剪法粗放,内容上沿袭了原始图腾的纹饰图样,保留了中国最早的文字艺术符号和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味较浓。据考证华池剪纸产生于两晋(265-420)盛行于唐(618-907)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到20世纪中后期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华池剪纸与华池窑洞民居和历史文化习俗相依相随,不论婚丧嫁娶,岁时节令,剪纸都与人们相伴始终。

华池剪纸有突出的艺术特征和杰出的艺术价值,主要特征是:①地理环境的人文历史特征。②传承的广泛性。③随意抒情性。④周期性与生活实用性。主要价值有:①在历史与考古学方面的价值。②在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方面的价值。③在文学和人种学上的特殊价值。④激发创作源泉的作用。⑤在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⑥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⑦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华池剪纸造形古老,剪法粗放,内容上延袭了原始图腾的纹饰图样,保留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符号和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从气质感情美学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华池剪纸所用的主要器具是剪刀(或刻刀)、纸、布等,有的用灯熏花底样,有的在古老的底样上相沿或成习或翻新,心到意到,一剪定型。主要代表作品有:

1、《生命树》、《抓髻娃娃》、《老虎》、《狮子》、《龙·鸟》、《大头龙》、《母亲的心愿》、《十二生肖》、《生命之花》、《老鼠上烛台》、《娃娃折佛手》、《蛇盘兔》、《剪刀剪五毒》、《二十四孝》、《杨香打虎》、《麒麟送子》、《扫天婆》、《燎疳娃娃》、《绵绵瓜瓞》等。

2、华池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吹打乐,也称鼓吹乐。据明代乐蟠人侍郎韩鼎编撰,清乾隆二十六年由知府赵本植再行修订的《庆阳府志》记载,鼓乐也是明代婚丧习俗礼仪中的一部分。明人沈德符《野获篇》曾言,嘉、隆年间所兴《寄生草》《粉红莲》《银纽丝》等曲目,而这些曲目在今天华池唢呐中也有同名曲牌,可见,据明文记载,华池唢呐已从明代开始广为流传。

3、华池香包刺绣传统色彩浓重,工艺精湛,是民间艺术瑰宝。香包称荷包,又称\"绌绌\",大体有五种类型: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脚蹬型。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香包作为端午节的民间传统饰物,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追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

4、华池民谣乡土气味浓厚,语言淳朴、真切、生动,由于华池地处陕、甘、宁交界之处,境内居住的农民大多都是从宁夏、内蒙、陕北等地迁来的移民,民谣在其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味,一类是以东北部的山庄、紫坊畔、南梁、林镇、乔河为主的具有陕北风味的民谣;一类是西北部和中南部的悦乐、王咀子、上里塬、五蛟、元城、怀安为主的具有陇东道情风味的民谣。华池民歌内容极为丰富、形式多样。有反映劳动生产场面的劳动号子,有时政歌谣、情歌、生活歌谣、历史传说歌谣、童谣、红色革命歌谣、酒歌等。

5、 华池窑洞民居,广泛分布在柔远、悦乐、元城、城壕、五蛟、怀安、乔川、白马、王咀子、上里塬、乔河、紫坊、山庄、南梁、林镇等15个乡(镇)。华池属于黄土高原腹地残塬丘陵沟壑区,窑洞属于中国窑洞的陇东窑洞区。它起源于古猿人脱离巢居而“仿兽穴居”时期。后经上百万年的发展变化,由穴居变成独特的窑洞。窑洞的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年前。

6、 南梁说唱是融说、唱、乐于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操陇东方言或陕北方言。唱词多为四六句,语句押韵,强弱分明;唱曲以陇东道情与民歌为基调,吸收陕北信天游旋律,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演出时,领班坐于桌前,手弹主奏乐器三弦,脚打耍板,单人说靠山调,边说边唱,包揽全场;二人或多人说双音平调,其他人辅以二胡、墨笛、小锣、梆子等伴奏,兼顾唱场、搭架(配角道白)、嘛簧(帮腔)等。

南梁说唱承载着古代人民原始记忆,折射出先民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民俗原貌,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南梁说唱宣扬忠孝节义,弘扬正气,具有积极的教化作用。

2014年我县编辑出版了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南梁说唱。

关于华池的风土人情就先介绍到这里!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