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搜:  桂林景点  海南旅游

天津往事的真实故事

阅无尽 990

是真实的故事, 因为《天津往事》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小说,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采访,还原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真实情况, 《天津往事》所描绘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天津,通过讲。天津往事的真实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 是真实的故事。

2. 因为《天津往事》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小说,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采访,还原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真实情况。

3. 《天津往事》所描绘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天津,通过讲述不同人物的命运交织和社会变迁,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部小说不仅是对历史的还原,也是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揭示。

1、天津往事的真实故事

三条石,青石板,一铺铺了二里远,方便了李鸿章,累死了采石汉,乐坏了铁厂的王老板”,这首歌谣唱出了三条石的来历。

说起三条石的来历,天津广为流传着一个故事。很早以前,这里就有烧瓦的窑场和常年积水的片片水洼,最大的坑洼叫“落马湖”,仅从名字上,足可以想象到其大小深浅。那时各地贩运水果的船只抵津后,就把大量的水果存放在这里,然后再向小商贩批发,于是就出现了经营水果的“果子行”,人们便习惯地把这里叫做“果子行大洼”。

清末“天津教案”发生后,李鸿章当了直隶总督,虽说衙门口设在保定,但他每年要在天津待上三四个月。当时他住在总督衙门,就是原来河北鸟市电影院一带。有一回,李鸿章刚回到天津,老婆就死在总督衙门后面的住宅内,也就是原来三岔河口三角地三条石中学附近。为了显示权势,李鸿章不但大做道场,还要把老婆的遗体从南运河运回老家安徽厚葬。这样一来,就得将棺材运往西头梁家嘴的运河码头装船,为此灵车必须经今天三条石这段道路。怎奈此路十分简陋,路面坑洼不平,且非常泥泞,灵车根本无法通过。李鸿章就从东局子调来一拨儿大兵,硬是填坑垫土,铺出一条大道,并通街铺设了三条并排的大青石板。据说,当时天津各大石材厂的大青石都被用尽,又专程从京西房山运来了一批大青石板,才得以把道路铺就,李鸿章老婆的棺材在津停放了一个多月,马路修好了才装船运走。

由此人们便称这条大街为“河北三条石”,也就是如今的三条石了。三条石大街南临南运河,北靠北运河,西通繁华的河北大街,东面是南北运河汇流的三岔口,恰好形成一个三角地带,这里曾是天津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早在1860年,这儿就出现了第一户家庭手工业作坊—生产铁锅的秦记铁铺。此后的1870年,天津机器局裁员,一部分技术工人来到三条石创业,到1914年,已有铁工作坊十几家。1915-1936年,手工作坊和工厂达300余家,成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颇具影响的机械制造及铸铁业的中心地区。这条长不过里许、宽仅丈余的老街,大小铁厂、铁铺,一家密接一家,生产木架织布机、弹花机、打包机等纺织机械,以及各种小车、打稻机、榨油机等民用机械,一时间此处人来车往,尘土飞扬,沉重的运输车辆将厚厚的青石板路面碾压出深深的辙痕,至今仍有三块大青石板保留在三条石博物馆内。

到了上个世纪的1959年,天津市把原聂公祠改建为三条石历史博物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个时代,我曾经到这里参观过“三条石血泪史”展览,这个展览与当时的四川大邑县表现刘文彩的泥塑“收租院”齐名,是当时全国进行“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忆苦思甜教育的典范,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参观,那阵势绝不亚于今天的旅游热。天津的有关人员还创作了一首三条石展览的“主题歌”:“进了三条石,活受地狱罪!吃的是猪狗饭,受的是牛马累……”曲调哀婉,听起来悲悲切切,使人不免伤感,绝无今天我们缅怀三条石工业历史的辉煌感触。

说到三条石不能不提河北大街。正因为南北运河、三条石、河北大街的掎角之势,形成了天津运输、制造、销售的五金业聚集地。过去天津流传着一首歌谣:“天津五金有三家,最全要数"河北家"。新铁货,旧铁货,烟筒、剪子、招牌、铅皮,榔头、锯条、钉子、锉,货货都打眼前过。”据史料记载,河北大街第一家五金行开业于1913年,掌柜名叫刘香五,经营各种铁货及小五金等,与“下南家”、“马路家”共称为三家,是天津当时五金铁货的集散地,“河北家”由于地处河北大街得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河北大街就形成了天津五金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