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搜:  桂林景点  海南旅游

莒国故城的历史由来

阅无尽 287

莒自春秋初年从计斤迁于此从春秋到战国初年,莒为都城长达三个多世纪为御敌之需要,莒国修建了坚固宏大的城垣,春秋时期的莒国不仅屡屡征战,鲸吞了周围的小国,还不断参与大国会盟同时,莒还是附近诸侯国的。莒国故城的历史由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莒自春秋初年从计斤迁于此。从春秋到战国初年,莒为都城长达三个多世纪。为御敌之需要,莒国修建了坚固宏大的城垣。

春秋时期的莒国不仅屡屡征战,鲸吞了周围的小国,还不断参与大国会盟。同时,莒还是附近诸侯国的贵族出奔之地。公元前686年(庄王十年),齐小白(后为齐桓公)奔莒避难。著名的历史成语“毋忘在莒”即是从此典故而来。

1、莒国故城的历史由来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 ,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

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汉书·地理志》记载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联合五国攻田齐,占领齐国大部,田单辅佐齐襄王凭借莒、即墨二城复国。

莒国故城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商代,莒地属青州姑幕国,清雍正《莒县志》记:莒地\"唐虞以前无考,商(属)姑幕国。此侯国也,殷爵列三等,而姑幕实侯此土,仅见之汉史中。\"

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莒国国势正强。莒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不断发动战争。到春秋中后期,国内混乱,政治腐败,国势日弱,疆域屡遭蚕食。

莒国故城西周封国,出至嬴姓。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无道,周起兵伐纣,莒人全力以赴助周灭商,并臣服于周。周朝建立后,没有封王室之人前来就国,仍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都于计(也称计亓,后人亦写作计斤,在今胶州市南关城子村),至春秋初迁都莒(今山东莒县),传23世,立国600余年,其中都计近300年。莒国的公族子孙以国都地名为姓,取一个计字,世代承继。鲁隐公二年(前720)至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73),莒的疆域较封国之初有所扩张。春秋时期疆域曾东起黄海,西至今沂水县境,南达今江苏赣榆,北至今昌邑县境,拥有大小城邑30多个,是今山东地区仅次于齐、鲁的大国。莒国附近的贵族与国君,在本国遭受排挤时,多奔莒国避难。鲁庆父避难莒国时,鲁人贿赂莒人交出庆父。庆父交给鲁人后,鲁自食其言,未送贿赂,引起莒国不满。鲁莒之间曾数次发生战争,莒败。齐自恃其强,屡欺莒,莒国式微。周考王十年(前431),楚国势力扩张到淮上,灭蔡后,进而灭莒,但莒离其本土过远,难以长期占有,莒之全境最终被齐国兼并。

2、莒国故城的历史由来

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王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历史文献有多种记载。据《春秋》隐公二年《正义》载,“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少昊为传说中居住在山东一带的古老部落首领,其后代一支在山东沿海一带建立莒部落方国,周武王十三年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郭沫若则认为莒是伯益后裔。所著《中国史稿》中说:“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氏族。

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 等31个城邑。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沭和江苏省赣榆的范围。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国势强盛,不断与齐、鲁、晋会盟,对周围小国征战。公元前686年夏,齐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下奔莒避乱,次年鲁伐齐,小白回齐,是为齐桓公。此即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战国时期,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另说齐先灭莒,后又为楚所取)。后属齐地。前350年,齐国修建长城,经莒境东莞北部山岭至琅琊入海。(今齐长城遗址仍高出地面近两米。)前284年,燕将乐毅伐齐,攻克齐都临淄,齐湣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城以拒乐毅。乐毅连克70余城,唯莒与即墨不下。后燕军为田单火牛阵所破,襄王守莒而终于复国。

莒县由来

秦灭六国后始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属琅琊郡,治在莒城。西汉时期,前201年(高祖六年)12月,置城阳郡。前179年(文帝二年)置城阳国,都莒。东汉末年称莒县,治在莒城,属徐州部琅琊国。三国为魏地,属青州部城阳郡。晋先后属城阳郡、东莞郡,郡治莒县。南北朝时先后属青州东莞郡、莒州义塘郡。隋属琅琊郡。唐、五代初属河南道莒州,后属河南道密州。宋属密州。金元属莒州,州治莒县。明省县入州,属青州府。清称莒州,治在莒城,初承明治,中升直隶州,后为散州,先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后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

1913年改州为县,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琅琊道,1928年裁道后直属省。1940~1945年,变动频繁,先后分设莒南、莒北、莒中、莒沂边、莒临边、莒诸边、沂东等县。1945年7月莒中县改称莒县,驻莒城,隶属山东省滨海专区。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年属临沂专区。1992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莒县由临沂地区划归日照市管辖。虽时代更替、版图数变,然数千年来,莒名始终未易。莒国故城一直是州、县治所。

3、莒国故城的历史由来

莒国故城

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三代古国都城所在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故城由大小城组成,面积约25平方公里,大段城墙犹存,至今仍然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