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搜:  桂林景点  海南旅游

汉朝国丧期多久

阅无尽 488

古代的国丧一般是指皇帝驾崩,皇帝驾崩后文武百官需要服丧27天,在这27天里,皇帝批阅奏折,不能用朱笔批示,一律改用蓝笔,各部院衙门行文也要改用蓝印服丧期内,各寺院、道观须鸣钟三万次诵经和吊唁活动每。汉朝国丧期多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的国丧一般是指皇帝驾崩,皇帝驾崩后文武百官需要服丧27天,在这27天里,皇帝批阅奏折,不能用朱笔批示,一律改用蓝笔,各部院衙门行文也要改用蓝印。服丧期内,各寺院、道观须鸣钟三万次。诵经和吊唁活动每天都有。自皇帝驾崩之日起,文武官员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全国人民一个月内禁止嫁娶。

1、汉朝国丧期多久

汉朝国丧期为三年。

皇帝丧礼中的吊祭

《礼仪志下》所载发丧之后进行的活动,正是对驾崩皇帝的吊祭。山此可知,参加吊祭的主要有三类人员:一类为皇室成员,即皇后、贵人、公主、皇太子、皇子;二类为在京城的诸侯王、宗室诸侯、宗室妇女、四姓小侯:三类为各级中央官员和列侯,即三公、中二千石、特进、二千石、列侯、六百石官员以及博士官等。

典度官要根据参加吊祭者与驾崩皇帝的血缘关系亲疏远近以及係位等级和官位秩级的高低来引导他们“西而北上”、“四上”。

东汉时期,在吊祭与崩皇帝之后,很快就由凶礼转为吉礼。《续汉书•礼仪志下》:“三公奏《尚书•顾命》记载是东汉吊祭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吊祭的丧服要换成吉服。不过,驾崩皇帝的丧礼并没有结束。一旦新至帝的即位礼结束,“群臣百官罢,入成贬服如礼。兵官或三公,太常如礼。

2.东汉国家对封国内的诸侯王和列侯吊祭皇帝

东汉国家对封国内的诸侯王和列侯吊祭皇帝的活动要求更为严格。《后汉书•赵典传》:“会帝崩,时禁蕃国诸侯不得奔吊。”这所说的“借国诸侯”不仅是在封国内的诸侯王,还包括在封地的列侯。例如,汉桓帝时,赵典袭父爵为厨亭侯,后免官就国。

汉桓帝驾崩,赵典不顾禁令,“遂解印绶符策付县,而驰到京师。州郡及大鸿胪并执处共罪” 只是“公卿百寮嘉典之义,表清以租自赎”, 汉灵帝才卜诏赦免了赵典。可见,当时国家严禁封国内的诸候王和列候亲自到京城参加吊祭活动。

东汉对这一禁令执行得很严格,然而,对于藩国诸侯的子弟赴京城参与吊祭活动,就限制得不很严格了。如汉章帝驾崩,“齐殮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与步兵校尉邓样亲属数往来京师,因登母元自通长乐宫,得幸太后,被诏召诣上东门。”

东汉限制地方郡太守、在封地的诸侯王和列侯亲自赴京城吊喪,主要目的是要防止在国舷期间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破坏以及突然变故的发生。

综上可知,遣使吊祭是东汉国家在诸侯王和中央官员丧礼中采取的主要方式。不过,东汉国家实行遣使吊祭有明确的范围。

除了明确规定在诸侯王、贵人、公主的丧礼中,国家要遣使吊祭外,对于官员来说,遣使吊祭只在中央六百石以上官员范围内实行。这个规定的标准是明确的。

不仅如此,国家对担任使者的官员秩级也有规定,要依据爵位的等级与官员的秩级,并根据受吊祭对象的具体情况, 派出相应秩级的官员担任使者。因此,遣使吊祭就成为体现亡故者丧礼规格的一个重要标准。